田壟文青
  每人都有夢想,有的偉大,有的平凡,有的觸手可及,有的遙遠飄渺。但只要有讓夢想扎根的土地,所有夢想都有萌芽的那一天。雖然張華的歷程有些苦澀,但誰能說不是這苦澀的過往,讓他的文學夢顯得愈加靚麗,愈加美好?
  小說發表了
  一發不可收
  張華的故鄉是河北省邱縣的一個偏僻村莊,這是位於河北南部的一個平原農業縣,不依山不傍水,勤勞朴實的人們整天靠從土裡刨食為生。張華的家庭也是靠著幾畝薄田過生活。爺爺奶奶都年紀大了,還有病,張華兄妹三人,他是老大。父母別無其他收入,都是老實巴交的本分農民。這樣的成長環境,將張華造就成了一個種地的能手,澆地、除草、除蟲樣樣精通,開三輪、拖拉機也是好手。但這在別人眼中有些苦澀的生活,並沒有泯滅張華那萌動的文學夢。
  從小就愛好文學的張華早在1996年就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從發表的第一篇小說算起,已經17年過去了。那時的張華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正戴著紅領巾坐在邱縣新馬頭鎮新泰鎮村小學五年級的教室里。從那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他一直寫,一直寫,然後就是一篇篇地發表、獲獎。張華頭腦還算聰明,學習成績始終處於中上游水平。
  寫作來牽線 窮小子成婚
  後來他被特招進了縣一中,開始了他僅有兩年的高中生活。因為家裡窮,每到放暑假,他都會去找活乾,最常做的就是給人裝卸車,2個月掙了3000多塊錢,不光自己的學費有著落了,還能貼補家用。儘管如此,張華還是沒有完整地讀完高中,高二一上完,就走上了打工之路。
  別人打工都是圖掙錢,張華打工圖的是有時間讀書。打工的地方距離大學很近,他有時間就去大學聽課,上自習、做筆記、到圖書館看書。一年下來,光學習筆記就記了半米多高。這時候看得多了,想得也多了,但寫得少了。不過,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他的妻子就是因為寫作和他相識相愛的,雖說那時的他一無所有,但這個倔強的姑娘還是義無反顧地和他走到了一起,兩人最終牽手,步入了美好的婚姻殿堂。
  能養家糊口的 樣樣都試過
  結婚後,他們倆人都沒有放棄寫作,劇本、小說、散文、詩歌都寫。寫得多了,他慢慢發現,只有學有專長才能取得更大成就,自己更適合劇本和散文寫作,於是對小說和詩歌就漸漸放棄了。
  文學的夢想雖然高尚,但還做不到不食人間煙火,還得實實在在地生活。貧困的生活,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白眼、冷漠、歧視等等,讓他遍嘗了人間冷暖。但這些都不算什麼,孩子要出生了,還得有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啊。為了養家,張華開始給工廠打過工,到街頭賣過水果,開服裝門市,凡是能養家糊口的門路都試過,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卻成了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
  每當最困難的時候,張華的妻子都會給他最大支持。她說,雖說我們現在是物質上貧乏了點,但是我們精神很富有,你看你這麼有才華,朋友這麼多,這麼能吃苦,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話雖這麼說,但是路還要一步步地走。路在腳下,但是路指向何方?
  隻身闖北京 獨立寫劇本
  張華還記得第一次和譚雙劍見面的情景:在2008年共青團邯鄲市委召開的五四青年表彰大會上,張華第一次見到身披大紅花、站在領獎臺上的譚雙劍。那一次他們因為緊張繁瑣的會務,沒有過多的交流,只是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漸漸地張華和譚雙劍互通信息,有時候半夜了還打電話聊天,經常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還意猶未盡。一次譚雙劍試探性地問張華,你的青春就打算這麼揮灑在家鄉小縣城嗎?來北京吧,北京才是你的舞臺。
  那時候張華在家鄉開的門市也瀕臨關閉,正是事業的低谷。也就橫下一條心,隻身一人去了北京。
  初到北京,張華遇見了從事新聞傳媒文化的王磊老師。王老師說,北京是最適合文人生活的地方,只要你有本事,就有你施展才華的舞臺。你眼界有多大,北京就可以給你提供多大的舞臺。北京這個地方聚集了全國最多的文藝人才,來北京算是來對了。相信你小伙子,在北京好好乾吧,等著你成功的那一天!王磊老師的鼓勵,給張華吃了顆定心丸,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北京乾出一番事業來。
  在北京闖盪期間,張華乾過很多工作。給某個文化公司寫微電影劇本,寫好了,人家也沒有說什麼,最後不了了之。張華不知道怎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懂得版權保護。他也不斷給不同的公司做編外的寫手,有時候是廣告創意,有時候是文案,多數公司都能履行承諾。當然也遇到過幹了活就不給錢的騙子公司,每當這時,張華都是無奈地一笑而過,就當自己交學費了。
  好在不久後,譚雙劍聯繫到了張華,帶來了他剛成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消息,“正好缺你這樣的寫作人才,哥哥期待你的加盟,幫哥哥走向正軌。”那時譚雙劍剛剛拍完電影《夢想就在身邊》,譚雙劍是男一號,導演編劇是著名電影人江小魚,演員有李子雄、方青卓等人。
  就在譚雙劍的公司,張華寫出了《夢想就在身邊》第二部。
  結識江小魚 被收為徒弟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華遇到了著名導演、編劇江小魚老師。那是一個很隨意的場合,大家在一起吃飯,江小魚老是提醒張華多吃點。江小魚說:“你個子大,飯量也大,多吃點,別吃不飽。”“夠不夠,再要一份米飯吧?”簡單的幾句話讓離家在外的張華感到了久違的溫暖。張華初次和這麼多電影圈子裡的人在一起,難免拘謹,生怕自己說錯話,生怕自己給大腕老師們留下不好的印象。江小魚老師的話讓張華很安心、很溫暖地吃了一頓飯。
  事後,江小魚老師單獨與張華聯繫再見一面,見面後江小魚真誠地征求他的意見:“你願意進入電影圈,做我的徒弟嗎?我想收你做徒弟。”張華自然是喜出望外,而從此之後,江小魚也一直對張華青睞有加。
  對於張華的“攀高枝”,譚雙劍說得很誠懇,“兄弟,只要對你前程有好處,你就去做。我們還是朋友,我們還是兄弟!”張華熱淚盈眶,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張華後來說,到江小魚身邊工作後,感覺就像一隻鳥在一片廣闊天地里盡情地暢游,而且前面還有一位帶著你飛的師傅。做了江小魚的徒弟,就會經常跟著師傅參加一些活動。張華常說,真的很感激老師每次都帶上我,把我介紹給圈子裡的人。當然師傅也有脾氣不好的時候,不好的時候,也會挨罵。但是師傅的罵絕對是對你好的,他罵你罵得越厲害,證明你有的地方越是不足。後來江小魚把張華推薦到了一個“更高級”的部門擔任寫作和宣傳。師傅說:“你在那裡乾4個月再回公司。好好乾,不懂就問。隨時給我打電話。”
  插圖 馮晨清 H126  (原標題:能養家糊口的門路都試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ch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