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王嫻 盧燕)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中國人壽在全國範圍內推出一款防癌疾病保險,而與產品一同發佈的,還有一份內部禁售通知。通知顯示,東北大部分地區被列為防癌疾病保險的禁售區。消息一齣便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當然也惹來不小的爭議,最直接的爭議點就是:“防癌險”為什麼要區別對待?很多人猜測是不是因為癌症高發地區就禁售“防癌險”?雖然中國人壽方面並沒有證實,但是有不少業內人士分析,國壽此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擔心賠付率過高,造成承保虧損。
  且不說國壽是否是因為擔心賠付率過高而禁售部分地區“防癌險”,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在接受我們的記者採訪時表示,有數據顯示,癌症高發,在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
  陳萬青:像新發病例的話,我們估計是每年新發病例309萬,衛生組織統計好像是307萬。現在來講,我們每年三百多萬的發病,200多萬的死亡,結直腸癌這個上升趨勢還是很明顯的,通過這幾年數據來看的話,致癌物的暴露到發病還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就是升得也慢,下得也慢,我們現在腫瘤這種高發的事態,是我們十幾年,二十幾年前,暴露物積累所導致的,比如說我們空氣的污染,水的污染,我們的一些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這是積累下來的。從現在趨勢來看的話,我們危險因素暴露還在持續,如果沒有有效措施的話,還會繼續呈上升趨勢。如果從現在開始重視加強危險物的控制的話,在短期內還在上升,或許在10年20年之後慢慢下降。
  既然“癌症高發”已成事實,得上了,那就得治,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癌症”也不例外!該怎麼治就怎麼治對吧?但是,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求醫過程可能不那麼盡如人意!
  路費、房費,是很多癌症患者家庭經常提到的壓力,身邊的親人辭去工作,背井離鄉,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開始漫長的異地就醫路,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而由此帶來的各種壓力、負擔,並非每一個家庭都能輕鬆承擔。
  所以,承受病痛的不僅僅是患者本人,而是整個家庭。
  溫州樂清王女士的公公得了食道癌快一年了,這一年時間里,她經常和丈夫往返於樂清和北京之間,為公公求醫奔波勞碌,因為怕公公體力吃不消,有時甚至自己先去北京把一切手續辦好之後,再回來接公公過去。
  王女士:因為我們樂清是個縣級市,醫療設施、醫生技術和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真的是無法比的,後來我們一家人經過反覆商量,決定帶公公去北京看病,但又怕他舟車勞累,然後一般是我們先過去一個辦好手續,另一個再接他過去。
  說起求醫之路,王女士說既漫長又艱辛。王女士和丈夫第一次去北京“探路”是在去年年底的一個冬天,天氣非常寒冷,為了節省開支,他們選擇坐火車過去,因為快過年了,所以車廂里非常擁堵,過道里都坐滿了人。當時去北京求醫既沒經驗又沒熟人,為了拿到一個專家號,他們夜裡三、四點就在醫院門口排起了長隊。
  王女士:天氣實在太冷了,我們穿了很多衣服,而且還在外面裹了一件軍大衣,在醫院門口排了整整3個多小時的隊,好不容易進了醫院的大門,接著在掛號處又排了2個多小時,那次的記憶真的是太深了。
  拿到號,辦好各種手續之後,夫妻倆就把老人接到了北京,經醫生診斷,王女士的公公患了食道癌,要做手術,為此,王女士想找家離醫院近點的賓館住著,方便照顧老人。
  王女士:醫院附近的賓館都是很貴的,最便宜的都要兩、三百,住的太遠的話,照顧老人又不方便,有時候為了省點錢,家裡來人了,就好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隨便湊合著休息一下。
  手術之前還要進行各項身體檢查,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等待,各種煎熬。一個月之後,手術總算順利完成了,但現在老人每周要驗血,每21天要去北京化療一次,這個周期不長不短,是留在北京,還是回樂清,這讓王女士很糾結。
  王女士:如果回樂清的話,不僅來迴路費很貴,最主要的還是擔心老人家這樣來回奔波體力會透支,這樣對病情反而沒什麼幫助。但是不回的話,在北京又沒地方住,要長時間的住賓館,這樣經濟壓力真的很大。
  對於大部分異地求醫的患者而言,生活、經濟上的困難挺一挺也許還能堅持下去,但是,就醫過程中遇上的難題更難解決,比如說,一些大醫院的醫療資源雖好,卻一床難求,想約到好專家,更是難上加難。
  71歲的何大伯今年患了肺癌,家人想把他送到位於杭州的浙江省腫瘤醫院。然而前前後後一共去了六次,都住不進去,只得拿著腫瘤醫院的化療方案,回桐鄉化療。
  何大伯:今年年頭,應該住院檢查,但住不進去,去是200塊錢,打的去。一共去了六次,住不進去。
  上大醫院看病,如果走常規的掛號預約程序,起碼要等上兩三個月,而癌症病人病情緊急,根本耽擱不起。
  癌症病人馮大伯:你要掛號,預約起碼兩三個月,這種病你兩三個月耽擱下來的話,不死也死了呀。
  一位肺癌病患家屬秦芋忠告訴記者,當他老婆一查出是肺癌時,他就想要給妻子最好的治療,一定要去大醫院。不過沒有關係,很難找到專家。四處無門的情況下,一個朋友教他用醫托。
  秦芋忠:找個醫托,找個上海的醫生就可以。如果你是到上海,要專家門診,沒有靠醫托,你可能要2個月,有些人都等到病人走了,還沒遇到專家,但是就是一個價錢太貴了,我在上海包括差旅費、化療一次大概就在一萬五左右。從去年4月24號到今天為止可能花了20萬。一個房間一個廚房還有一個很小的衛生間,要2000多塊錢一個月。
  就診累、兩地奔波;開銷大,患者、家庭不堪重負。那麼,為何只有少數大醫院讓人趨之若鶩?福建省建甌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楊上望說,只要確診是癌症,大部分的人首選到大醫院。因為癌症治療過程複雜,死亡率高,一般的小醫院不太敢也不願意接收這樣的病患。
  楊上望:大醫院確實有大的醫院的優勢,一個是它設備的優勢,人才的優勢,它的技術的力量。我們醫生也建議病人到大醫院去,因為癌症複發率比較高,治愈率不是很高,萬一病人沒有去大醫院確診,效果不好的時候,他會怪家屬沒有帶他們到大醫院,沒有儘力。
  問題出在呢?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表示,和癌症的高發趨勢顯得不那麼相稱的,是診療資源的並不平衡。
  陳萬青:我們現在的衛生資源分佈不合理,現在不光是城市(發病趨勢)高,農村也高,現在農村咱們城鄉差距很大,農村的醫療資源很缺乏,農村地區實際上這個預防治療很重要的,現在是不是要提示我們在基層能力的建設,基層醫療資源的深入,這是要國家政策引導的。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表示:一方面是診療資源的高度稀缺、分佈不均衡,另一方面則是患者家庭的就醫選擇對頂尖醫院的高度依賴,分級診療步履維艱。那麼,這樣的局面有沒有可能改變?
  莊一強:我覺得,如果能夠兩個問題改變好了會是怎麼樣的效果,第二是有沒有改變的契機,肯定效果是好的,因為你從基層開始先篩查,篩查有些是有癌症的,有些是沒有癌症的,有早期晚期的,篩查完瞭如果能夠在地方解決就地方解決,縣醫院能解決就縣醫院解決,不行就到市一級醫院來,市醫院解決不行,再到省醫院來,這樣一級一級的話很多病人就分輕重緩急。重的病人各種情況,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來做。這個對我們有序的醫療資源配置是好的,本來醫療資源就緊缺了,所有人都跑到大城市大醫院來,小病也看,大病也看。導致大城市大醫院又不堪負荷,就變成有的醫院門庭若市,有的醫院門可羅雀。所以如果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就會改變這個狀態,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怎麼能做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第一個,我們分級診療制度就必須各級的醫生都有他這個級別的醫院所需要具備的知識、專業設備和這種能力,獲得老百姓的信任。這樣的話他們就有病到相應的不同層次的醫院看病。所以,第一人才的培養,然後技術診療的規範,整個服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基層醫院,這個是需要去做的,還有一個就是大中小不同級別醫院之間的分工合作,雙向轉診互相的定位,這些都需要明確才行。
  癌症,已經成為病人和其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如果還要面對異地就醫,則更是雪上加霜。要解決這種尷尬,診療資源建設、再分配,路還很長。  (原標題:診療資源分佈不均 癌症患者及家庭異地就醫壓力巨大_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ch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